寒假的時候借住在阿姨家,整天閒閒沒事做,看的電視也不出那幾台:電影、動畫、國家地理、DISCOVERY、動物球球、公視。
事情發生在一天下午,正無聊的轉著台的時候,公視的下課花路米出現在電視畫面上,眼睛一亮,原來正在放有關德國的環保建築,也就是綠建築啦!
節目名稱是:「下課花路米」德國環保之旅第7天 柏林.玻璃.綠建築巡禮(854集),這是一個系列,其中一集是談到德國的綠建築,也就是我看到的。在節目中,主持人帶我們參觀了許多德國有名的綠建築,也請到相關人士說明建築理念和原理,有些聽了真是讓我意想不到,原來只是如此簡單的概念,裡面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德國對綠建築的理念和堅持,讓人感覺德國對這方面真的很在意也很用心。
在這集節目裡,我們隨著主持人的腳步看到了德國柏林的國會大廈、中央車站、德國聯邦環保部等等;德國的國會大廈,曾經歷過大火及世界大戰的摧殘,而有多次的整修重建,最後一次的整修工程,由Norman Robert Foster爵士負責,其設計理念為:「設計一棟對環境友善的節能建築」,而國會大廈最著名的標誌-玻璃圓頂,就是他設計的,而這也是其中一項節能的設施。
國會大廈的能源理念是:自己產電、自己產熱,像是使用生質柴油的發電機、廢熱發電機、吸收式冷凝機、太陽能設備……等等。
玻璃圓頂的位置剛好在會議廳的正上方,下方房間中因人活動而產生的廢熱空氣,會向上飄,而玻璃圓頂中的一個倒錐型漏斗就扮演收集和排出這些廢氣的角色,在漏斗口還裝有廢熱回收裝置來吸收廢熱,這可以用來發電或加熱水;會議廳的地板上有許多小管道的出口,透過這些管道將室外的新鮮空氣導入室內,而廢氣從上方圓頂排出,形成一個耗能不多的自然空氣循環系統。
會議廳的照明系統也是仰賴上方的玻璃圓頂,那倒錐形的漏斗是由許多的鏡片所組成的,可以將陽光折射到會議廳裡面,使白天的照明利用自然陽光,而陽光過度使廳內過熱時,圓頂的遮陽裝置還能啟動減少陽光的進入,而這個鏡片漏斗還有一個用意,當下方會議廳的議員們開會時,裡頭的情景可以一絲不漏的從上方的鏡面上看到,來參觀的民眾就可以知道他們選出來的議員們有沒有偷懶、打架、做些不正經的事情,象徵了人民在上面,給了議員權力。
另外,由於地底下到一定程度的溫度就不隨著地面上的氣溫而變化,他們會利用廢熱來加熱水溫,再把水儲存在地下300公尺深處,以在冬天使用,而另一個地下60公尺處則是處存著冰水,在夏季時用來冷卻。
還有中央車站,這也是另一個德國著名的綠建築,車站整體使用了大量的玻璃,使自然採光增加,減少照明能源的消耗,而採用的特殊雙層玻璃,能夠在冬天時,讓車站因溫室效應而溫暖,夏天時又能有效隔熱,降低中央空調的耗能。
而車站屋頂則是有全柏林最大的太陽能發電系統,每年可生產16萬噸的電,供應車站2%的用電。
而後節目還介紹了德國聯邦環保部,由於前兩個建築較具特色,我就不介紹環保部了,節目尾端,主持人提到了:並不是使用太陽能發電、裝省電燈泡就算是綠建築,而是要詳細評估,並和當地環境結合,整體性的規劃,才能算是綠建築。我想,台灣如果要發展綠建築,除了學習別人之外,更應該思考怎麼樣才能利用台灣當地的環境,像是德國利用地面上和地底下的溫差來節能,就是利用當地的氣候特性,希望台灣的綠建築,不只是學個樣子,而是真正的和在地環境結合。
參考資料: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BE%B7%E5%9C%8B%E5%9C%8B%E6%9C%83%E5%A4%A7%E5%BB%88
http://e-info.org.tw/column/ourisland/2005/ou05111801.htm
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p9G39z-reXo
http://lowestc.blogspot.com/2008/01/blog-post_25.html
http://blog.freetimegears.com.tw/patrick/archives/001216.html
http://blog.pixnet.net/geohisvic/post/157689
如希望觀看此節目,可至youtube搜尋:德國環保之旅,有公視放上去的節目片段。
留言列表